中华名匾书法集萃108幅太震撼了精品
0 2024-10-10
泯草情于规矩,穷众态于笔端
——我的大草学习观
■靳慧慧
笔:长锋羊毫
墨:雄狮黝黑
纸:白色生宣
砚:端砚
靳慧慧 草书横幅
夏半横塘风日多,画船载酒压晴波。
高田得雨皆粳稻,长荡翻云足芰荷。
未必他年成故事,也须随处结行窝。
悠悠十里城西路,此是登山第一歌。
历史上的草书大家很多,唐代以来,每个时代都有代表性的大草书家出现,风格面貌鲜明,但是纵观历史的发展,我们不难发现唐人草书的气度、格调最高。因此,我选择了怀素的《自叙帖》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,怀素草书的那种浪漫与理性并存的书写基调,决定了其书风的中和、典雅,怀素的草书是中华哲学和文化精神的折射。怀素的草书在技法层面上,可谓是泯法度于方圆之中,长线条和圆转的弧线较多,书写的技法难度很大。毫无疑问,怀素的草书技法来自于他的长期苦练,历史上关于怀素苦练书法的传说也很多,这些无疑告诉我们草书非情兴的任意挥洒,而是由感性认识不断走向理性认识的过程。在草书上,我始终认为,写草书的人,必须用笔灵活、熟练,因为草书的形态表现丰富,笔法的缺位往往成为书写的最大羁绊。
继承是对传统观念、经典作品、表现手法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吸收;创新是对前人理念、观念、表现手法的重大变革。创新也是有条件的,要把握好尺度,尺度就看眼力以及思想境界,一个艺术家一辈子都在把握尺度的眼睛。创新是艺术的生命,中国的艺术讲究的是品味、雅俗。找到一个有别于他人的审美取向,既要有个性,又要有高度。
书法家要全面发展,是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,书法家不仅要把书法写好,还要多读书,勤于思考,只有这样,才会慢慢养成自己对问题的观察能力。很多情况下,书法家缺少这种思考,很容易被别人的说法所左右。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必然是全面的,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起始阶段,不能盲目地排斥一些东西,要兼容并蓄。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,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都会对书法产生影响。近几十年来,有一个现象,凡是具有综合素养的书法家,其书法的发展都是可持续的,会上一个新的台阶,而不全面的书法家个人的书法面貌几十年来往往比较单一,不进则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取长补短,正确评估自己,放平心态。一个书法家要沉静,不急躁,不浮躁,写字就是一个小火慢炖的过程。有时候要让我们的生活尽可能地纯粹一点,杂事少一点。书法需要沉淀,这种沉淀是自我的,也是自我风格不断成熟的沉淀,是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前进。
去年秋,获苏州市文联“三霞”人才项目资助,我主持的项目“砚田心鉴——古代诗人咏苏州”,计划书写十件作品,这是其中的一件(如图)。此件作品内容是吴宽的《过横塘》,是古代诗人咏苏州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诗。根据诗的意境,我选择了八尺长的生宣,用淡墨表达,自然书写,一气呵成。